梅州日报记者回忆袁隆平院士:耄耋之年仍执着敬业,记忆力惊人
22日中午,“杂交水稻之父”、日报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记者敬业记忆九游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的回忆消息传来。我心中很是袁隆震惊,觉得难以置信,平院这位精神矍铄、士耄身体健朗的年仍老人怎么就走了呢?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近距离采访过袁隆平院士,力惊看着他和青年科学家、梅州九游地方农业干部、日报人当地农民顶着烈日一起走在田间地头,记者敬业记忆趟进稻田深处,回忆细细打量稻穗长势。袁隆耄耋之年,平院一身功勋,却如此执着敬业,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第一眼的冲击是最大的。那是2015年7月17日下午,他刚抵达梅州,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梅州的粮食储备、加工和种子企业等指导调研。他此行重点之一是次日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技术模式攻关”测产验收。
“来了,他来了!”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袁隆平院士乘坐的公务车出现在大家面前。他面带笑容,健步走下车,很快被热情的工作人员簇拥着。这就是“杂交水稻之父”,就是让我们中国人端牢了饭碗的院士!这场短短的照面还是让我感到意外又震撼,眼前这位身材干瘦、皮肤黝黑、衣着朴素、毫无架子的老人,着实像一位地道的农民。
2015年7月18日,袁隆平到种植现场查看水稻生长情况。(高讯 摄)
3天行程紧凑,尤其是18日测产验收当天,高温酷热难耐。袁隆平院士从下榻宾馆乘车前往兴宁市新陂镇新金村后,即刻直奔稻田。见田里首次试种的新品种长势好,喜悦不已,对发现的问题也直言不讳。
在简易的遮阳棚下,袁隆平院士开始接受记者群访,期间金句不时“蹦出来”,一场预计半小时的采访不断延长。他兴致很高,不顾随行人员对他“离场休息”的劝说,回应道“水稻是喜温作物,我是喜温动物,这里坐着非常舒服。”当记者提出“禾下乘凉梦何时能圆”时,袁隆平院士风趣回答,自己是“80后”,比“90后”年轻了10岁,“禾下乘凉梦”的目标是亩产达到3000斤,原计划是争取自己“90”后的时候实现,现在看来有望提前了。
2015年7月18日,袁隆平接受梅州日报记者采访(右一、右二)。(高讯 摄)
让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件事,是袁隆平院士对水稻的热情和他惊人的记忆。无论是行车途中还是田间地头,一提起水稻,彼时已85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总有说不完的话,多年前的测产验收数据和情况是信手拈来,对10多年前首次来梅州的情形也是记忆犹新。
那个骄阳似火的夏日,首次在梅州兴宁试种的超级稻“超优1000”早稻亩产实际测产遗憾未达到预计产量,但袁隆平院士和团队对该项目充满信心。次年11月,他再度踏上了梅州的土地。这回,他与众人一同等到了项目成功的喜讯,见证双季稻产量1537.78公斤世界纪录的诞生。
您与世长辞,国人泪目!遗憾田间再无您的身影,唯愿您一路走好,袁爷爷!
文 梅州日报记者:张柯
海报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罗欢欢
- ·2024赛季中超大结局:上海海港成功卫冕 梅州客家不幸降级
- ·扩散!梅州最新防疫要求汇总,要不要隔离有答案了
- ·逛街也可学消防知识!梅州首个商业综合体消防体验馆开馆
- ·农村防火不能掉以轻心!梅州消防提醒这些事要特别注意
- ·前三季度全国新增消费品1518.5万种
- ·重磅招贤令!梅州市公开招聘1341名博(硕)士,最高补贴75万元!
- ·春运即将上线!快来收下天汕高速温馨提醒...
- ·钟礼俊当选梅州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
- ·房贷利率最快3个月就能调一次!怎么选择才是最划算的?
- ·秋裤可能都顶不住了...梅州明天最低气温降至0℃及以下!
- ·今天,梅龙高铁首座隧道贯通!
- ·严查!梅州将开展为期1个月的消防安全集中检查,重点查这些…
- ·2024“余额”不足啦!你的年休假休完了吗?
- ·梅州结束防冻IV级应急响应
- ·冷空气:想不到吧!我又双叒来了!
- ·寒衣捐赠家乡老人及贫困家庭!这里有份香港梅州联会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