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一团副团长潘智勇建议:尽快立项建设广东汉剧博物馆!
“当下梅州正在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省人设广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大代东汉东汉立项建设广东汉剧博物馆,表广j9正当其时。剧传究院剧博”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承研省人大代表、团副团长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一团副团长潘智勇带来了这样一份建议。潘智
广东汉剧,勇建议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快立是项建j9广东三大剧种(粤剧、潮剧、物馆汉剧)之一,省人设广有“客家人的大代东汉东汉大戏”之称,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牡丹”。表广“广东汉剧已有数百年历史,剧传究院剧博留下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孕育了许多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目前海内外戏迷观众已超过一亿。”潘智勇告诉记者,近年来,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立足本土,面向海内外,创作出很多与党同声、与民同心、与时俱进的广东汉剧精品力作,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梅州故事。2019年底,在广东汉剧院建院六十周年之际,梅州市召开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大会,发起广东、福建、湖北、湖南、陕西五省汉剧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立广东汉剧发展基金会,力促广东汉剧绽放新光华,创新传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必须抓好文化这个关键。“王伟中省长所作工作报告,提到‘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做强岭南戏曲等特色品牌,支持梅州、潮州等市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对广东汉剧来说,是重大利好。”潘智勇认为,无论是加强非遗保护传承,还是做强戏曲特色品牌,都需要一个能够典藏、陈列和研究剧种文化遗产,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等文化教育功能的戏剧博物馆。从横向看省内其他剧种,粤剧博物馆、潮剧艺术博物馆都已建成开放多年。反观广东汉剧,剧种特色、艺术成就、文化底蕴等同样出彩,但是没有相应的博物馆,已无法满足传承、发展的需求。
为此,潘智勇建议,尽快立项建设广东汉剧博物馆,将其列入省、市重点规划项目。希望广东省、梅州市从文化产业政策、专项资金上给予扶持,并在机构和专业人员设置、财政专款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建成广东汉剧博物馆,能更好地抢救、收集、整理广东汉剧历史文化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景式展现汉剧历史、传承汉剧艺术、推动剧种发展,使之成为传播广东汉剧的‘新阵地’,进而推动区域文旅事业发展和地方公共文化建设‘双丰收’。”潘智勇强调。
图文/梅州日报特派广州记者:林德培
编辑:杨乔颖
审核:张英昊
- ·第137届广交会将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广州举办
- ·大埔禾肚里稻田民宿粤书吧上榜2022年“广东最美”
- ·2021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梅州综合评价获评“优秀”
- ·梅州海关首次签发出境伴侣动物通关“护照”
- ·广东2025年春季高招录取今日结束,征集志愿共投出1.6万人
- ·26日梅州仍有中到大雨!未来一周,预计最低气温个位数!
- ·第五届“梅州市文明家庭”张海华家庭:和美一家 爱及“大家”
- ·吉森上演五子登科!梅州客家收获足协杯开门红
- ·冰岛火山喷发,当地进入紧急状态!中使馆提醒→
- ·温馨提醒:到过这些地方的市民,请立即报备
- ·转发扩散!为150位英烈寻亲,其中有3位是梅州人→
- ·又一阶段性突破!梅龙高铁陈屋连续梁顺利合龙
- ·大型综合性养殖试验平台“湛江湾1号”下水 配备多种智能化系统
- ·今冬最强寒潮来袭!市气象局提醒:提前做好农事防寒保暖工作
- ·你在部队还好吗?梅州各县(市、区)人武部开展线上“云回访”新兵,让关怀“不掉线”
- ·抗击疫情,支援丰顺,梅州大参林在行动!
- ·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407亿美元
- ·捏把汗!凌晨3点半,75岁老人欲步行上高速,幸好…
- ·梅州市教育局温馨提示!2023年普通高考美术、书法和广播电视编导术科统考考生请注意→
- ·党建带关建 深化创“五好”!梅州市直关工委加强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推动工作上新台阶
- ·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正式投产 将加速大湾区新能源产业升级
- ·以侨批还原客家先贤血汗史!听《天风海雨梅花渡》主创讲述台前幕后的故事…
- ·转发扩散!为150位英烈寻亲,其中有3位是梅州人→
- ·2021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梅州综合评价获评“优秀”
- ·中国救援队伍在缅持续救援 已深入安置点开展医疗巡诊
- ·@市民们,政务服务尽量“线上办”!梅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发布最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