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持续走高,市监总局:读懂检测报告,防范首饰消费陷阱
近期,金价检测黄金价格持续走高,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的走高总局九游消费热度也随之增长。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市监首饰市场监管总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读懂应防范消费陷阱,报告保障个人权益。防范
首先,消费陷阱珠宝贵金属首饰的金价检测价格与其类别和等级密切相关,消费者在选购高价格的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要了解必要的走高总局九游质量标准常识。例如,市监首饰珠宝玉石类产品的读懂主要国家标准包括《珠宝玉石 名称》(GB/T 16552)和《珠宝玉石 鉴定》(GB/T 16553)等,其中列举了常见珠宝玉石的报告检测和命名方法。其次,防范要了解珠宝贵金属类产品的标识管理要求。例如,贵金属类产品必须有明确的印记(指打印或刻印在贵金属饰品上的永久性标识)、标签等。如果商家宣传首饰为贵金属类产品却没有相应标识,消费者需谨慎选购。
此外,消费者应当查看出具报告的检测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消费者要确认检测报告内容是否齐全。检测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检测机构名称和地址、检测机构公章或检测专用章、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所用检验检测方法、检测时间等基本信息。消费者还要核对报告关键信息。例如珠宝玉石类产品报告的照片与实物是否一致,产品的定名是否规范,如果出现表述含糊的“玉”“宝石”等名称需要警惕,还要注意证书的备注栏是否注明“处理”“染色”“充填”等关键信息。贵金属类产品应检查是否依据国家标准对纯度命名,以重量结算的贵金属类产品是否有准确的重量数据等。
消费者应当注意识别仿冒检测报告和“营销话术”,如果发现印刷粗糙模糊、内容严重缺失、在正规检测机构网站查询不到的报告,就有可能是仿冒权威机构的假报告或“套牌证书”;贵金属类产品有按实际克重计价、“一口价”等不同销售方式,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明确计价方式。同时避免商家混淆概念,或者夸大质量等级、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来源:市说新语
- ·粤皖联动!广东省安徽商会走进科大硅谷
- ·早教、健身等领域出现“职业闭店人”?中消协提示:需警惕!
- ·《黑神话:悟空》受两岸玩家热捧 国台办: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财富
- ·国家药监局:首个且唯一的神经纤维瘤儿童患者专用药获批
- ·粤游新意|打造现代旅游消费引领地,广东打算这样干!
- ·“上海有人员因台风被吹落高坠”?警方:编造!依法查处!
- ·名单公布!金敬道等44人终身“禁足”,17人被“禁足”5年
- ·111名在缅北实施电诈犯罪的嫌疑人被移交我方
- ·广州地铁乘车码上线澳门MPay,广州成内地首个支持粤港澳三地跨境电子钱包互通城市
- ·防御台风“摩羯”,多部门最新部署!
- ·名单公布!金敬道等44人终身“禁足”,17人被“禁足”5年
- ·重点把控月饼、螃蟹等质量,市场监管总局规范“双节”网络经营活动
- ·中国海警依法驱离日非法进入我钓鱼岛领海船只
- ·世预赛18强赛:日本队两连胜小组领跑,中国队两连败落后第四名2分
- ·学生先跑 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 ·断崖式领先!中国队216枚奖牌领跑残奥会奖牌榜